怎么做才算良好的健康习惯
饮食决定健康,常见病能对证“吃回去”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在很大程度上,饮食的健康与否决定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否。科学、合理的饮食,能给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我们的身体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延长寿命;不科学、不合理的饮食,则会导致营养过度或不足,给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日积月累导致疾病发生,缩短寿命。比如,饮食中营养过度会因为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常见疾病,甚至会诱发肿瘤;饮食中营养不足则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等常见疾病,甚至会影响儿童智力生长发育,人体抗病能力下降等。因此,只有先保证饮食健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身体健康。
俗话说,病从口入,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以上所说的这些与饮食息息相关的常见病,既然能通过饮食吃出来,也能通过长期的饮食调理“吃”回去。但是想要把吃出来的病对证“吃”回去,要求我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掌握合理的烹调方法,确定科学的饮食结构。
良好的饮食习惯,决定身体健康的大前提
1.合理分配食量
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即如果一天吃500克粮食的话,早晚各吃150克,中午吃200克比较合适。
2.荤素搭配
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3.饮食无偏嗜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营养如何丰富,也不可能维持身体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时间挑食或偏食。
4.不暴饮暴食
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暴饮暴食不仅会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急性胃扩张和急性胰腺炎,还会影响心脏活动,甚至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大吃大喝、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