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自古以来,对于皇位的争夺从来都是讲究一个成王败寇,胜利者登上皇位对于失败者予取予求,失败者只能任其宰割。这样的例子在古代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其长兄太子李建成以及四弟李元吉之间关于皇位爆发的激烈斗争,最终演化为玄武门之变,当时还是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笑到了最后,成为了皇位争夺战中的胜利者,于是,作为失败者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仅死于李世民之手,两人的后代们也被李世民彻底铲除以绝后患。

  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明成祖朱棣和建文帝朱允炆这两叔侄,也正好是这皇位争夺者的两方。而结果我们都知道,建文帝的四叔朱棣成为了这场斗争的胜利者,笑到了最后。那么,作为这场残酷的皇位之争的胜利者的他又是怎么对待身为失败者的侄儿建文帝的后代的呢?他是否也像唐太宗那样对自己的侄儿一脉赶尽杀绝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对建文帝家庭情况有一定的认识。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焚烧皇宫,导致大量的史书典籍遭到了焚毁,再加上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不承认建文帝继位的正统性,于是下令销毁了建文朝的史料,还前后三次修改明太祖实录。导致史书上本身对于建文帝的记载都称不上多,更不用说其亲属。

  所以,在正史中,只有关于建文帝皇后马氏的记载,而其余妃嫔的情况则不详,也无法确定是否建文帝与这些妃嫔留有子嗣。而根据正史来看,建文帝与皇后的儿子共有两人,分别是长子朱文奎以及次子朱文圭。而建文帝是否生有女儿,这一点也不见正史记载。

  我们先说长子朱文奎的情况,朱文奎是建文帝与皇后马氏的长子,据说他出生之时因为是晦日(一个月的月底),而这一天因为正好一个月的终结,据说朱元璋在其出生时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这话的真伪我们暂且不知。不过,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惯例,在建文帝即位之初的建文元年(1399),不到三岁的朱文奎还是被建文帝立为皇太子。

  而他这太子确实也并没有当多久,因为在三年后的建文四年,他的父亲建文帝就在与四叔朱棣较量中落败,朱棣的燕军攻入了明朝当时的首都应天府。后来的事笔者在上文中也提到过,建文帝见燕军入城,大势已去,于是下令焚毁皇宫。

  这场火灾之后,其生母建文帝皇后马氏在大火中被烧死,但当时已经七岁的皇太子朱文奎和其父建文帝却下落不明,虽然朱棣在之后宣称在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尸体,并为其举办了葬礼。但朱棣自己其实也不能确信建文帝父子是否真的死于大火当中。

  所以在其登基称帝之后,一直对建文帝父子未死的消息不敢掉以轻心,每次有涉及到建文帝的消息的人或事他都会格外重视。不过,终其一生,甚至直到今天,关于建文帝父子是否真的在大火中死亡这一问题依然是历史上的悬案。

  而另一位皇子朱文圭的遭遇可能更为凄惨。建文四年(1402),明成祖朱棣攻入应天府时,朱文圭才仅仅两岁。他的父亲与哥哥不知所踪,母亲在大火中自焚而死。而他自己,也从那以后就被明成祖一直禁锢在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当时的中都凤阳广安宫。虽然朱棣或许是在意历史评价的原因没有杀掉他,但却将其贬为庶人,史称“建庶人”,与其叔父朱允熥的称呼“吴庶人”相似。(朱允熥曾为吴王)

  朱文圭就这样一直被拘束着,一直到已经算是自己子侄辈的明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再次即位。这时的“建庶人”已经被禁锢了五十余年之久,而之前也曾被景泰帝禁锢于南宫好几年的明英宗,深深地明白这种被禁锢而失去自由的痛苦,于是他对这位叔叔辈的“建庶人”动了恻隐之心,想要将它释放。

  他和大学士李贤谈起了这件事,说道“亲亲之意,实不所忍”李贤则对皇帝有这样的想法很高兴,并表示“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于是,明英宗在当天就马不停蹄地去奏请太后,太后同意了。但英宗身边的人们担心释放“建庶人”可能会出变故。但明英宗却表示“如果天命在他一方,那就由他去吧!”

  之后明英宗下令为建庶人在凤阳修建房屋,任由其自由出入,还为建庶人安排婚事,并安排了婢妾十余人为其延续香火,还派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并派宦官牛玉前往凤阳通知建庶人这一消息。建庶人得知这一消息后,又悲又喜,没有料到圣恩如此。但是,建庶人重获自由时,已经五十六、七岁了,由于长年被禁锢,与外界几乎从未接触过,释放之时居然连牛马都不认识。而不久以后,建庶人就死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