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之后,就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藩王,到了一定年龄,他们就要到自己的封国就藩。明朝自从永乐朝开始,藩王一旦就藩,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外,基本就不会再与皇帝相见了。

因此这些藩王在封地去世,也就直接埋在封国,不会再将其送回京城安葬了。然而,明朝却出现了唯一的特例,他身为明朝藩王,死后却能回京安葬,此人就是秀王朱见澍。那么为何他能享此特殊待遇呢?

一看到是“见”字辈的,就知道这个朱见澍,是和明宪宗朱见深一辈的。没错,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五子,明宪宗朱见深的异母弟。而朱见澍出生的时间,也比较特殊。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俘虏。一年之后,他虽然被瓦剌放了回来,可是已被拥立为帝的朱祁钰,却将朱祁镇给幽禁起来。而朱见澍就是在父亲被幽禁期间出世的,当时是景泰三年。

就在朱见澍出生不到百天,宫中突然传来消息,原来朱祁钰将他大哥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废了,降为沂王,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同时将他二哥朱见清封为荣王,四哥朱见淳封为许王。

按理来说,如果将来是朱见深继位,那么朱见澍被封为亲王是跑不掉的。可如今朱见济成为太子,将来会不会封他做亲王,就很难说了。没想到的是,朱见济被封为太子的第二年,就不幸夭折了。接下来,就连朱祁钰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到了景泰八年,徐有贞、石亨等人,通过“夺门之变”拥朱祁镇复位,如此一来,朱见澍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子了。因此,即使此时的朱见澍年仅6岁,还是被父亲封为秀王。而朱见深也被复立为皇太子。

天顺三年,朱祁镇命石亨为朱见澍行冠礼,宾赞者为吏部尚书王翱和翰林院学士李贤。按照明朝的传统,一般皇子到了12至15岁,才会行冠礼,而当时朱见澍年仅9岁,这很少见。在行完冠礼后,朱祁镇又赐了朱见澍大量庄田。

朱祁镇驾崩后,太子朱见深即位,秀王朱见澍也正式前往诸王馆居住,为就藩做准备。成化三年,朱见深将中城兵马指挥黄昱的女儿黄氏,指给弟弟朱见澍为秀王妃。不过一直到成化六年,朱见澍才正式就藩,其封地在汝宁府(今河南汝南县)。

至于朱见澍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明史》有记载,说他在就藩途中,特地命人连夜赶路。他这样做并不是急着想就藩,而是不想打扰了途径地的百姓。从这里可以看出来,朱见澍是个懂得体恤百姓的王爷。《弇山堂别集》中记载他:“有贤声。”

朱见澍贤明倒是贤明,只可惜身体不好。成化八年,朱见深听说秀王病重,立刻派御医前往为其诊治。可御医要从北京赶到汝宁府,路上耽误了不少工夫,最终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就在同年九月,朱见澍便去世了,年仅20岁。

按理来说,秀王朱见澍去世后,就应该直接葬于封地,即汝宁府。而且朱见澍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所以没人承袭爵位,秀国理应会被除国。可朱见深知道弟弟死讯后,可怜秀王妃母女从此孤苦无依,便下令将她们接回来,并将朱见澍的灵柩运回京城。

由此可见,明宪宗朱见深还是个很顾念手足情的皇帝。也正因为如此,秀王朱见澍便成为明朝第一个,亲王在封国死了之后,还能送回北京安葬的人。不仅如此,朱见深还将朱见澍的两个女儿,都接进宫中抚养,后来一人封为顺义郡主,一人封为兴济郡主。

至于朱见澍之前的封国汝宁府,虽然他无子国除,但汝宁府毕竟刚竣工不久。朱见深认为就这样空着未免太浪费了,于是就将自己的同母弟崇王朱见泽,改封到汝宁府,汝宁府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增修。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弇山堂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