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在位25年。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晚清时期,整个社会呈现颓靡之势,无论是经济、教育,或是政治,都无一不展现出疲态,小到地方县里,大到皇宫庭院,整个社会的运作如同运转多年快要废弃的旧工厂,就这么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乾隆皇帝驾崩后,嘉庆即位,自此,清朝历史上的“康乾盛世”已经步入尾声,大清帝国摇摇欲坠。

  嘉庆皇帝,原名永琰,为乾隆第十五子,这是一个面对社会现状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皇帝,他在位的时期,被后人定义为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百业凋零、官场腐败,清廷大臣大都各顾各。

  嘉庆帝曾经用“因循怠玩”来形容朝廷状态的疲乏,这个词的确精准的定义了当时的状况,最严重的一次甚至到了嘉庆遇刺,身旁文武大将却无动于衷的地步,这也成了嘉庆帝最难排除的心病之一。

  这件事发生在嘉庆八年,闰月十二的清晨。嘉庆帝在这天率领文武百官前往东陵祭祀先祖,在返回皇宫的途中,队伍里突然闯入一个中年大汉,这大汉疯了一般,手持一柄尖刀,朝着皇帝的身上捅去。

  此时正是从神武门即将进入贞顺门的关头,加上宫廷里值班的侍卫,嘉庆身旁簇拥着诸多文臣武将,但令其没想到的是,面对如此危机的状况,大多数侍卫的反应竟是愣在原地无动于衷,他们忘记了眼前遇刺的是当今的圣上天子,忘记了自身护驾的职责,一时间,皇帝行军乱作一团,不知所措。

  嘉庆帝又急又气,慌乱之中只能采取自救的方式,赶紧离开,此时,他的身旁终于出现了第一位拦住刺客的人——侄子定亲王绵恩,绵恩冲上去拦住了刺客,随即固伦额附拉旺多尔(嘉庆驸马)也立即护驾,侍卫桑吉斯塔尔、扎克塔尔等守门侍卫也反应过来,八个人齐心协力,才终于按住了刺客,保住了嘉庆皇帝的安危。

  嘉庆帝对遇刺之事心有余悸,回宫后当即下令彻查此案,同时也重赏了护驾的一行人员,大大的增加了定亲王等人的俸禄,还将一些侍卫提升了等级,奖励的同时当然也有处罚,嘉庆皇帝对当时护驾无能的诸多官员做出了严厉的处罚,轻的降级,重得到了斩首的地步。

  这件案子说来蹊跷,刺客叫陈德,北京人,早年跟随父母去了山东,投靠了青州海防同支,做了镶黄旗人松年家的下人,后来父母逝世,陈德离了山东,来到北京,携着妻儿投奔了在内务府为正白旗人做护卫军的外甥江六格,兜兜转转,在外甥的帮助下在许多长官手里当过奴役,最终他在一户叫孟明的人家里做起了厨师。

  命运多舛的陈德,中年遭遇了妻子张氏的病逝后,不得不一人挑起全家的生计大梁,上要奉养遗孀的病母,下要照顾两个还未成年的儿子,十分辛苦,但是即使陈德拼尽了全力挣钱,还是有些力不从心,生活一直十分困苦,一天晚上,陈德因愁醉酒在孟明家犯了事,触了家规,被孟明辞退,积郁成疾的陈德,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对社会充满了仇恨,性子日益孤僻暴戾,走向极端。

  对生活彻底绝望的他,想过一死了之,但又觉得自己一生颠沛流离,就这么死了太过窝囊,于是心生了一个疯狂的想法:行刺当今皇帝,吓他一个惊吓,然后青史留名,死得轰轰烈烈。他曾在内务府为人跑过腿,对进宫路线早已烂熟于心,于是在筹备了一阵子以后,这件震惊全国的事情就发生了。

  现在看来,陈德这个人,的确是被历史记住了,虽然他这样的行为在今天看来实在荒谬可笑,但确实也达到了他的目的。

  透过复杂纷乱的历史云烟,这件案子实际上还存在诸多疑点,神武门是宫廷看守重区,为何混入一个人都没人知道,是否侍卫里面有什么人和陈德是一派的,总之案件迷雾重重,但嘉庆最终还是没能调查清楚。

  刘禹锡有道:“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世间人心本就难测,更何况是帝王家的事呢,这桩疑案,就交还给历史,慢慢沉淀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