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草药,相信大家对于它的功效和作用还不是特别了解。它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地榆的功效和作用吧。

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的功效

  地榆为蔷薇科植物地榆、长叶地榆的根。别名: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功效,止血宜炒炭用,泻火解毒宜生用;心肺热盛,吐血不止者,可柏叶、黄芩、小蓟等配伍;肠痈未成脓者,可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各种痈疮初起者,可用该品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

  别名

酸赭、豚榆系、白地榆、鼠尾地榆、西地榆、地芽、野升麻、马连鞍、花椒地榆、水橄榄根、线形地榆、水槟榔、山枣参、蕨苗参、红地榆、岩地芨、血箭草、黄瓜香。

  性味

苦酸;寒;无毒。

  归经

肝经;肺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

  主治

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120g;或入丸、散,亦可绞汁内服。外用:适量,煎水或捣汁外涂;也可研末掺或捣烂外敷。

地榆的作用

  地榆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胃、大肠经;入血敛降;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肠风血痢,痔漏,赤白带下,痈疮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虫蛇咬伤。配苍术燥湿泻火,凉血止血,主治脾经湿热,痢疾下血。配槐角,凉血止血。配茜草,凉血止血,治 便血等下焦湿热所致的出血。配乌梅,凉血涩肠。配黄柏,凉血燥湿。配金银花凉血止血效更强。

  1、地榆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生地榆、太子参各一两,或加怀牛膝一两,水煎服,连服二月。(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2、治便血

地榆四两,炙甘草三两。每末五钱,水二盏,入砂仁末一钱,煎盏半,分二服。(《沈氏尊生书》地榆甘草汤)

  3、地榆治久病肠风,痛痒不止

地榆五钱,苍术一两。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日一服。(《活法机要》)

  4、地榆治血痢不止

地榆二两,甘草(炙、锉)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渣,温服,日二夜一。(《圣济总录》地榆汤)

  5、地榆治湿疹

地榆一两,加水两碗,煎成半碗,用纱布沾药液湿敷。

  6、治湿疹

地榆面十五两,密陀僧三十两。研匀,加凡士林三十至四十两,调膏外敷。(《全展选编•皮肤科》)

  7、地榆治急性菌痢

水橄榄根研粉,成人每服三至六分,每天三次,儿童减半。(《全展选编•传染病》)

  8、治红白痢,禁口痢

白地榆二钱,炒乌梅五枚,山楂一钱。水煎服。红痢红糖为引,白痢白糖为引。(《滇南本草》)

  9、地榆治妇人漏下赤色不止,令人黄瘦虚渴

地榆二两(细锉),以醋一升,煮十余沸,去渣,食前稍热服一合。亦治呕血。(《圣惠方》)

  10、治无名肿毒,疖肿,痈肿,深部脓肿

地榆500克,田基黄200克,研末,田七粉5~15克。调入700克凡士林中成膏,外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11、地榆治猘犬咬人

地榆根末,服方寸匕,日一、二,亦末敷疮上,生根捣敷佳。(《补缺肘后方》)

  12、地榆治蛇毒

地榆根,捣绞取汁饮,兼以渍疮。(《补缺肘后方》)

  13、治面疮赤肿焮痛

地榆八两(细锉),水一斗,煮至五升,去渣,适寒温洗之。(《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14、地榆治烧烫伤

地榆根炒炭存性,磨粉,用麻油调成50%软膏,涂于创面,每日数次。(《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地榆用药禁忌

  虚寒性出血症禁服地榆,血虚有瘀者慎服。恶麦门冬;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